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

德國慕尼黑生活


迎面走向我的是Daniel,一位典型的德國工程師,沉穩內斂、處理事情中規中矩卻不失幽默,他是我在慕尼黑最後三天的Host


在第一天晚餐的席間,他分享了好多事情;包括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、他的工作以及他的故事,我們也談了很多關於德國與台灣當前面臨的問題與原因,包括經濟、生活甚至教育。


我和他分享了台灣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問題、包括傳產的人才斷層、科技產業的低毛利現象,其中他對於亞洲文化的部分看法讓我覺的很有意思。


「大部分中國與台灣人缺乏原創與自發性,我想與亞洲人順從的文化有關」Daniel如此說道。所謂的順從文化,是指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「順從」,要聽爸爸媽媽、老師與長輩甚至老闆的話,若不這麼做就破壞了和氣,make  other people not happy


「這樣的態度沒有錯,可惜也因此很多中國與台灣的人沒有原創性,也沒辦法突破」Daniel對著我說。這樣的評論我想想多少有點道理;多少時後我們為了避免爭執不愉快,而將心中與他人不同的想法埋葬起來;又多少時後因為父母長輩或其他人的一句話,放棄當怪咖的機會,而走回大家認為是安逸平穩的路。


「看看蘋果、亞馬遜、戴爾等公司,從無到有一個全新概念的生意模式,很遺憾這些案例在中國與台灣非常少。的確中國人生產與製造的能力非常高竿,可惜就是缺少了原創性」Daniel說著。


在德國孩童們從小就被要求獨立思考,培養自主性,而不是當一個訊息與命令的接受者。他們學著成為獨立的個體,當這樣獨立思考的態度成為一種習慣與,自然而然會跳脫框架去面對所有的事情,從而產生出原創性,而這樣成為獨立個體的教育正是台灣所欠缺的。



就拿12年國教來看,多少家長比學子們急迫,擠破頭的報名才藝班、鋼琴課,其中有多少是由學子自發要求;而其中又有多少僅是為了推甄所需? 答案不得而知,但倘若我們持續忽略教導下一代獨立的思考態度,這樣的改革不論多少次也無法跳脫出台灣目前的框架。

達豪集中營廣闊的原囚舍建地看來有點荒涼

隔天,我前往達豪集中營,裡頭展示與解說的一切,是身在安逸時代我們無法想像,奴役、凌遲、屠殺。在這邊我看見歷史的傷痕,但也見證德國人面對錯誤的勇氣,因為他們曉得唯有面對、教育與警惕才能避免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。



在會館內很多孩童的父母,正對他們的小孩解說該時代發生的事情,其中有不少恐懼與血腥的照片,我不禁懷疑這些孩子們能理解多少,卻也佩服父母把握機會教育孩子的態度。




走出會館,廣闊的原囚舍建地看來有點荒涼,偶爾穿插的舊照片更替這建地增添些許淒哀。在建地的一隅有一教堂,看來有些孤獨,我走上前,望著人們點起的蠟燭,在心中回想今日所見,同時,默默祈禱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